【作者簡介】
作者/石晏、陳玲瑜
美術編輯/林思慧
繪者/劉伯樂、陳維霖、陳瓊鳳、許瓊今
【稿件作者簡介】
審稿人/康鍩錫
文史工作者、社區大學講師
1985年開始從台灣古建築田野調查研究至今。
著作年表:
《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與裝飾藝術》,合著,保安宮,1997.04。
《台灣老房子的故事》,合著,晨暘文化,1998.04。
《新竹市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》合著,新竹市文化中心1998.10。
《摘星山莊:九天星斗炎文章》,康錫出版,2000.12。
《台灣古厝圖鑑》,貓頭鷹出版,2003.02。
《雕刻之美—林本源園精品系列》,台北縣政府文化局,2003.11。
《台灣廟宇圖鑑》,貓頭鷹出版,2004.02。
《桃園景福宮大廈建築藝術與歷史》,財團法人桃園景福宮,2005.01。
《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》,貓頭鷹出版,2007.02。
《板橋接雲寺建築與歷史》,板橋接雲寺,2007.10。
《台灣門神圖錄》,貓頭鷹出版,2012.01。
《泥剪塑黏之美-林本源園精品系列》,新北市政府文化局,2013.10。
《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》,貓頭鷹出版,2015.09
【影者介紹】
莊信賢、康鍩錫、霧峰林家宮保園區、範毅舜、盧裕源、橘子影業
【內容簡介】
每棟建築都是一個故事,建築是人類文化的產物,歷史的改造傳承下來的老房子,不只是紀念先人生活的飲食與飲食,多元特殊的建築受居住地、物業、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影響,會因地制宜選擇材料蓋屋,使民居的建築形態改變,又帶來地方性,同時也從這些地方學者那裡做客家。極早時期便居住或移入了多種不同的族群,如:印第安人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漢人、日本人等,不同民族的流行台灣特有的自然、社會環境和自身的文化背景,以及特定的軍事、政治、經濟等目的,逐漸建設不同種類的建築,也形成了多種建築文化體系,共聚在台灣獨特的文化概念中,塑造了台灣擁有豐富的文化概念中,塑造了與多元文化
在這個主題中,老師和孩子從觀察自己居住的房子如何選擇開始,分享家是哪一種建築材料,探討不同的建築材料對生活生產有哪些不同的影響?接著再帶孩子一起走出校門,應用的空間,到學校附近慢慢走、停一停、看看,發展與尋找整個家庭的生活另外具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築物,如:城門也是、書院、城堡等,帶領孩子一探究竟的重點建築物!尤其是廟宇,它是精雕細琢的藝術殿堂,從廟的大門、柱子、天花板到屋頂等,處處可見建築藝術之美。
文化是一點點滴累累,就像你我也一樣正用生活寫一部常民生活史。
【內容預覽】



【影音試聽】
【詳細資料】
規格:精裝/全彩印刷
尺寸:21.5×27CM
頁數:48頁
分級:普級
ISBN: 9789576084805